時尚|珠寶是反映生活涵養的藝術 受國際級博物館認可的台灣美學
/cloudfront-ap-northeast-1.images.arcpublishing.com/appledaily/BQSD4XE6ZVHRLF5PCD2IK6QPXU.jpg)
2022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於今日正式落幕,IG上也有不少名人相繼曬出沉浸於藝術氛圍中的身影,再次驗證了藝術品能使人們敞開心扉、激盪創意的本質。而藝術所囊括的內容,早就跳脫了傳統印象的框架,除了熟悉的繪畫、攝影、影像、裝置等範疇外,珠寶亦已被視為傳遞美學的形式之一,近年台灣在珠寶設計上的造詣,更受到了多座國際級博物館的肯定。
/cloudfront-ap-northeast-1.images.arcpublishing.com/appledaily/LKLKVOYN4FHR3B3S4JLOM2CEAI.jpg)
能進入博物館殿堂的藏品,需具備一定的時代意義及代表性,像是珠寶設計師趙心綺(Cindy Chao)所創作的2018 Black Label Masterpiece大師系列No.XVIII紅寶石牡丹胸針,就因其極具個人特色的美學意境及兼容雕刻般的精緻工藝,在去年被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 (Victoria & Albert Museum,簡稱V&A) 納為永久館藏,然而它卻並非V&A藏購的首件台灣藝術珠寶作品。
/cloudfront-ap-northeast-1.images.arcpublishing.com/appledaily/ZLZH2QNSA2F3MDSZGM5ZDHOY6Y.jpg)
早在2020年時,由台灣珠寶設計師陳智權所做的1件木蘭純鈦立體雕塑珠寶,便吸引到了V&A的注意。其採用鈦金屬為主體雕塑出的擬真線條,在刻意鑲綴折射度較低的寶石陪襯下,容納了東方文化中特有的「留白」意境,無處不是禪意,並被V&A以「雕塑」分類納入設計藝術史的典藏系統中。而陳智權於1989年創立的品牌AKACHEN,則是他持續揮灑創意的園地,自然萬物更是賦予其無限靈感。潛心於探究生活美學的他,日前特選在被綠意繁花圍繞的陽明山中,以茶會方式發表全新力作,透過五感交融的沉浸體驗,讓觀者在琢磨細節的過程裡,與設計師替每件珠寶所注入的靈魂進行深度對話。
/cloudfront-ap-northeast-1.images.arcpublishing.com/appledaily/OERCGLCIO5DCZBN2MJRQDNESQ4.jpg)
/cloudfront-ap-northeast-1.images.arcpublishing.com/appledaily/SBMBY67ESZHPBPPJZ3U4QB45KQ.jpg)
在玻璃展櫃中嫣然綻放的「木槿」,是AKACHEN禪意花園裡的新面孔,品牌秉持修練20餘年的精湛純鈦工藝,以脫蠟鑄造的方式,悉心雕琢出枝枒上3朵盛開的花朵,並以突破陽極電鍍限制的思維,渲染出花瓣上帶有漸層感的全新藍紫色調。鈦的流動性高、凝固時間很短,在鑄造過程中有相當的難度,只要有些許瑕疵就要打掉重來。在陳智權趨向於「減法」的創作邏輯中,鑲嵌於花蕊與花瓣邊緣的彩色剛玉、藍寶石及棕色鑽石,不再是大鳴大放恣意搶奪目光焦點的主角,更像是畫龍點睛般地與有著東方潑墨山水氣韻的鈦金花朵相互照映,透過自然且柔和的光影,進一步體現出設計師對萬物生靈的關照。
/cloudfront-ap-northeast-1.images.arcpublishing.com/appledaily/XSNFOZCDFZBY7DIHEOCVXUJCVE.jpg)
要孕育出這樣一株別出心裁的不朽物種,從發想算起要花費約莫4年時間,陳智權在受訪時笑說「藝術就是找麻煩」,為了將自身對美的領悟與心意全神灌注於作品中,他甚至會自己動手從花園栽種開始,並在鑄造的過程中注入充滿記憶溫度的情感。例如今年清麗萌生的「木槿」,便記錄著他的兒時回憶;嬌艷動人的「玫瑰」,則見證了與妻子間的浪漫情愫;可愛討喜的「奔奔鳥戒」,更是家中寵物太平洋鸚哥的化身,貼心地陪伺左右。
/cloudfront-ap-northeast-1.images.arcpublishing.com/appledaily/HNTF5MKVHRAWHAS2L3AFMGEW3Q.jpg)
/cloudfront-ap-northeast-1.images.arcpublishing.com/appledaily/GY2HVWX4LBFSDMOMQIFGFZL7MM.jpg)
AKACHEN旗下誕生的珠寶,探索的不只是金工、寶石間的呈現,更是汲取自生活觀察中的省思,每個設計均需在細燉慢熬、反覆咀嚼下生成,這也解釋了為何品牌每年僅能做出20至30件作品的精實產能。在疫情籠罩下的這兩年中,陳智權表示「不能隨意出門,反而比較有效率」,但因近年3D技術崛起趨勢所致,在用於手工脫蠟技法的鈦金屬原料及包埋材取得上,多少會受到影響,也不得不開始考慮下一個有前瞻性的「未來金屬」究竟為何,不過所幸目前品牌庫存材料依然堪用,足夠讓他好好籌劃接下來將於歐洲多國博物館內舉辦的巡展之旅。
/cloudfront-ap-northeast-1.images.arcpublishing.com/appledaily/DWC4AN3ITNE5RKCVJJVCACWVEI.jpg)
對比於CINDY CHAO The Art Jewel與AKACHEN殿堂級別的發揮,由珠寶設計師姚樹君所創立的輕珠寶品牌OLIVIA YAO JEWELLERY,則透過受博物館內蘊含美學所啟發的Musée Edition系列,將藝術與建築結構重組縫合,幻化出對一般人相較親切且好入手收藏的作品。「藝術由人的需求、文明演進而生;珠寶亦是,複製了整個世界的脈絡」,Musée Edition系列以閃耀溫潤光澤的淡水珍珠、巴洛克珍珠米粒珍珠與層層金屬套疊,演繹古希臘愛奧尼柱上雕刻的漩渦式線條,與科林斯柱式上莨苕葉圖騰催生的繁花造型,讓典藏昔日歷史光輝的意象,與當代日常完美融合。(陳張眾/綜合報導)
/cloudfront-ap-northeast-1.images.arcpublishing.com/appledaily/PFH2XCZOXJGYPCTSYGDGSFP5XE.jpg)
/cloudfront-ap-northeast-1.images.arcpublishing.com/appledaily/N35OG6UVW5CFLHKK7J54TWONBQ.jpg)
/cloudfront-ap-northeast-1.images.arcpublishing.com/appledaily/HZ2AY7ETJJA4DN2QFNVJZJLCVY.jpg)
/cloudfront-ap-northeast-1.images.arcpublishing.com/appledaily/DOIHZ3YWCBF23M5YP7GGURNUXY.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