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新聞列表
share to Facebook
2018/10/20蘋果日報
文字藝術+時尚美學 讀衣Ⅲ跨界展登場
文字藝術+時尚美學 讀衣Ⅲ跨界展登場
已連續第3年舉行的 「讀衣Ⅲ藝術時尚跨界展」,今起至11月5日,於台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紅磚區西一和西二館開展。這是書法藝術家董陽孜於2016年發起,她致力希冀「用文字的力量,為東方時尚帶來美學的覺醒」,今年團團文創也加入共同主辦,並有包括台灣的周裕穎、陳劭彥、蔡宜芬,以及中國北京的李迎軍和鄒游與旅英華裔潘貝寧等6位設計師參與創作與展出。
讀衣展,是董陽孜以推廣文字藝術並發揚中華文化為理念,「一直以來,讀衣非關政治與歷史,而是著眼於當代,透過跨界交乘可能、不斷前進,企盼藉由文字藝術在時裝上的展演,讓國際看見『這是台灣』」。
董陽孜以「無」字為今年的命題,參展設計師各有解讀,將文字線條的流動性與線條間所運生的空間性,化為時裝結構、材質與圖樣語彙。周裕穎以「無形而有型」為出發,運用特殊打版技法與材質的對比,呈現由平面至立體、薄至厚、電腦至手工的漸進過程;陳劭彥的主題是「蕪Wild Land」,由文字線條延展出不同的幾何輪廓,將「無」字架構在虛實的線條上,透視著若有似無;蔡宜芬則提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的意念,以結合蕾絲拼接與珠工刺繡的時裝禮服製作手法,藉由材質與剪裁呈現出穿透於真實與虛無的空間感。
李迎軍的思考是以「無形」扣合「平面的立體」,借助書法與服裝兩個載體合力呈現藝的無界、形的無限、思的無窮、意的無盡;而鄒游試圖以「偶得的必然」描繪出有無、虛實,「熟知並非真知」的輪廓,通過服裝的版型與像素化處理的形式表達,連結創作與服裝的關係;潘貝寧則循著「疆際交織的循環時尚」的想法,將文字藝術所揮灑出的氣勢與墨韻的變奏轉化為立裁西服,呈現文字與時裝所交織出的力道、頓挫、切割、對稱、飛舞。展覽為免費參觀,共分區主展場與副展場,並有紀錄片放映。(邱瓈瑩/綜合報導)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搞定陰晴不定天氣 TIMBERLAND獻懶人穿搭
adidas Originals「老爹」玩聯名 有請日系女孩牌跨刀
KENZO限量復刻裝台中獨賣 MEMENTO N°3打造叢林之夢

讀衣Ⅲ藝術時尚跨界展,即日起至11月5日止,於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紅磚區西一和西二館開展。團團文創提供 
讀衣Ⅲ藝術時尚跨界展,策展人董陽孜與墨寶區。 
6位參與展出的服裝設計師,分別是陳劭彥(左至右)、潘貝寧、中國北京的李迎軍和鄒游、蔡宜芬、周裕穎。 
讀衣III策展人董陽孜(右)與共同策展人暨創意總監馮亞敏。團團文創提供 
周裕穎作品展區。 
陳劭彥作品展區。 
潘貝寧作品展區。 
蔡宜芬作品展區。 
李迎軍作品展區 。 
鄒游作品展區。
讀衣展,是董陽孜以推廣文字藝術並發揚中華文化為理念,「一直以來,讀衣非關政治與歷史,而是著眼於當代,透過跨界交乘可能、不斷前進,企盼藉由文字藝術在時裝上的展演,讓國際看見『這是台灣』」。
董陽孜以「無」字為今年的命題,參展設計師各有解讀,將文字線條的流動性與線條間所運生的空間性,化為時裝結構、材質與圖樣語彙。周裕穎以「無形而有型」為出發,運用特殊打版技法與材質的對比,呈現由平面至立體、薄至厚、電腦至手工的漸進過程;陳劭彥的主題是「蕪Wild Land」,由文字線條延展出不同的幾何輪廓,將「無」字架構在虛實的線條上,透視著若有似無;蔡宜芬則提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的意念,以結合蕾絲拼接與珠工刺繡的時裝禮服製作手法,藉由材質與剪裁呈現出穿透於真實與虛無的空間感。
李迎軍的思考是以「無形」扣合「平面的立體」,借助書法與服裝兩個載體合力呈現藝的無界、形的無限、思的無窮、意的無盡;而鄒游試圖以「偶得的必然」描繪出有無、虛實,「熟知並非真知」的輪廓,通過服裝的版型與像素化處理的形式表達,連結創作與服裝的關係;潘貝寧則循著「疆際交織的循環時尚」的想法,將文字藝術所揮灑出的氣勢與墨韻的變奏轉化為立裁西服,呈現文字與時裝所交織出的力道、頓挫、切割、對稱、飛舞。展覽為免費參觀,共分區主展場與副展場,並有紀錄片放映。(邱瓈瑩/綜合報導)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搞定陰晴不定天氣 TIMBERLAND獻懶人穿搭
adidas Originals「老爹」玩聯名 有請日系女孩牌跨刀
KENZO限量復刻裝台中獨賣 MEMENTO N°3打造叢林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