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新東京

從NANAMICA、SACAI 、KOLOR、YUECA等等,一個又一個新鮮的日本時裝品牌在競爭激烈的國際時裝界迅速出線。講究個性、美學卻又不失實穿性的趣味設計,為日本時尚做出全新註解。他們的成功,也間接刺激不少日本設計新銳陸續加入行列,希望獲得國際買家與傳媒的青睞。而在一字排開的年輕品牌當中,TAAKK與DOUBLET是最吸引我們目光的男裝品牌。
FROM TOKYO TO PARIS
1980年代,包括高田賢三、川久保玲、山本耀司、三宅一生等日本設計師相繼帶著他們的時裝走上巴黎伸展台上。充滿東方哲學、不突顯曲線的前衛設計,不僅造成立即性的震撼,更打破歐美市場向來對於時裝的傳統定義。三、四十年過去了,這幾位時尚先驅仍然健在(雖然有的已退休交棒),追隨的粉絲也依然存在,但日本時尚早已經過一波又一波的變動。90年代中旬前後,從TSUMORI CHISATO、KEITA MARUYAMA、ERCI BEAUCOUP到UNDERCOVER等中生代,承接前輩們的腳步,繼續以大膽的態度走出東京,趣味而吸睛的設計搭 配積極性的展店,創造了日本時尚的第二個高峰。而隨著街頭潮流的興起以及市場轉變,日本時尚的開始進行大面積的脫胎換骨。
覺醒後的新日本設計
前兩波的日本品牌或設計師,崛起於有利的經濟大環境,一件又一件西方人從未看過的新鮮設計,帶給他們視覺上的沖擊,也奠定日本時尚的基礎。但太搶炫、太前衛的設計,相對的也可能代表著不實穿,即使曾經再怎麼瘋狂的著迷,面對衣櫃裡堆積如山的“奇裝異服”,大部分的人應該也會恍然大悟,特別是歷經一波一坡的經濟沖擊之後,消費者已變得更理性,也更重視設計的永恆價值。這幾年去逛東京百貨公司或綜合品牌店,總感覺一些大牌子的重量已不如以前,就算專櫃依然位於醒目位置,但“鎮店”的成分居多,不再有太多的話題性。一個又一個新鮮的名字取而代之,從NANAMICA、SACAI 、KOLOR、YUECA等等,講究個性、美學卻又不失實穿性的趣味設計,不僅讓他們在競爭激烈的國際時裝界迅速出線,西方媒體對於這一批名單的評價更是普遍的讚揚。
他們的成功,也間接刺激不少日本設計新銳陸續加入行列,希望獲得國際買家與傳媒的青睞。而在一字排開的年輕品牌當中,TAAKK與DOUBLET是最吸引我們目光的男裝品牌。
DOUBLET
MASAYUKI INO(井野將之)於2012年創立了DOUBLET,以精緻又帶有一點街頭紳士的男裝加入日本男裝的行列。2013年春夏發表了第一個服裝系列,短短幾季, DOUBLET不僅開始引起買家矚目,並深受以木村拓哉為首的日本天團-SMAP的擁戴。這位出身於日本群馬縣的設計師,同樣喜歡挑戰傳統,不可能相容的異材質,到了他的手中,變成了天經地義、讓人讚嘆不已的新材質;大膽而出色的設計功力也讓他獲得 “2013 TOKYO NEW DESIGNER FASHION AWARD”的最高殊榮,從此打開了DOUBLET的國際視野。TAAKK
TAAKK由設計師-TAKUYA MORIKAWAY(森川拓野 )2012年創立於東京。在東京服裝學院畢業後,他隨即加入ISSEY MIYAKE(三宅一生)團隊。承襲三宅一生對於布料的專研與考究,森川將材質、創新作為TAAKK的品牌精髓。季復一季,他不斷推出一件件令人激賞的精采作品,更為自己打開前往巴黎的大門,正式進駐巴黎重量級綜合品牌時裝店-L'ECLAIREUR,算是交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兩位東西有點相似,卻又各有特色的設計師,透過知名的精品SELECT SHOP-「ONE FIFTEEN」(初衣.食午)的邀請下,首度面對台北媒體。在笑聲不斷的訪談中,他們談到了品牌成立之初的辛苦,也談到對於設計的堅持。我們不得不說,日本人的固執,很值得我們效法與尊敬!
REAL CHAT WITH MASAYUKI INO & TAKUYA MORIKAWAY
FASHION DESIGNERS
X:《MILK X》
M:MASAYUKI INO
T:TAKUYA MORIKAWAY
X:你們互相欣賞什麼?
M:平常參加展示會的時候,我不太跟其他人聊天。但在三年前的一次展示會上,我第一次看到TAKUYA設計的衣服,細節很棒,聊了幾次之後,就變成很好的朋友了。
T:我的個性也是屬於比較安靜的。常常在展示會看到他,我觀察他也是在做有趣的東西,大家的想法或是各方面都很相近。
X:西方人怎麼看你們的東西?
M:不論是媒體或者買家,都覺得有許多的技術、造型與材質的處理,好像只有日本人才做得到,不斷地稱讚。
T:日本很多所謂的「職人」,總是不斷的的自我挑戰,不論是織法、技術還是材質,都希望能做出最棒的東西。
X:你們喜歡聽什麼音樂?
M:適合夏天、有點另類、有點ACOUSTIC的音樂。
T:我喜歡ELECTRONIC 的音樂。但最近有時候不聽音樂,而是聽外面的環境音。
X:每一季的創作想法都是先從布料開始的嗎?
M:我會先畫畫!每當一有任何新的想法,我的習慣都先用插畫畫下來,畫完之後,我會開始思考:這個東西該找什麼工廠或是技師?例如:這一季,我用了一種刺繡手法,使其看起來就像是牛仔褲撕裂的效果。我就是去找合適的工廠來幫我完成;而過程中如果遇到障礙做不出來,至少心中會有譜(笑)。我會不斷的磨、不斷地改良,直到某一天做出我想要的東西。
T:以我來說,我不一定特別從布料發想,但通常我都會先去日本各地的工廠晃一圈,看看可以找到什麼東西,以作為下一季創作的靈感。
X:TAKUYA先生,這一次秀上,我看你搭配了不少的NIKE球鞋,你想傳遞的訊息是什麼 ?
T:我想要呈現的是一種輕盈、運動的感覺。對任何品牌來說,STYLING很重要!就像我的衣服,通常非常地紳士感,但如果配上球鞋,看起來又是另外一種味道。我只是嘗試提出另外一種選擇。
X:SACAI、WHITE MOUNTAINEERING到KOLAR等等,日本新一代品牌或設計師正快速侵襲歐美時尚圈,你們如何看這新一波的日本設計新浪潮?
M:我認為日本設計風潮從未退燒,雖然看起來有點安靜,但也沒有特別的不好。我認為,你剛提到的SACAI等品牌與設計師,的確延續了80年代由川久保鈴或山本耀司等前輩所掀起的日本設計風潮,同時也讓日本再度受到國際時裝界的高度矚目。
X:TAKUYA先生,你在ISSEY MIYAKE公司的工作經驗中,所得到的最大收獲是什麼?
T:我在三宅一生工作所得到的最大收獲,就是跟工廠的關係變得很好,然後也累積了許多對材質的知識。每一季開始,我都會先去工廠一趟,跟面料開發的人員聊一下,看能激盪出什麼新的想法。那一段時期的確也幫助我累積不少工廠的人脈。雖然跟以前的環境相比,這種工廠在日本境內至少掉了一半,但想做好東西的企業,還是有留下來。
X:我想把時間帶回到你們剛開始起步的階段,當初創業時所遇到的最大阻礙是什麼?
M:比我想像中的還難!剛開始好辛苦喔,因為是新人,沒有知名度,採購當然不太會下單,加上我又不是像TAKUYA一樣,有在ISSEY MIYAKE工作過的光環。(笑)
T: 哈哈哈!一開始,我的東西也賣不出去啊(望向MASAYUKI先生說)。總之,我們兩個人都很頭大,不過也因為都賣不出去,我們反而會互相介紹採購,同時也互相鼓勵、加油。
X:轉捩點是什麼?
T:大概是2014年左右,突然一下子做起來了。BUYER與市場開始注意到我們,也開始認同我們。日本業界流行一句話:「做時裝的話,人家會先觀察你的頭三季!」
X:你們倆碰到的困難很像、回答的東西也很像,難道你們住在一起嗎?
M:哈哈哈!當然沒有!在日本時,我們一起辦展,也互相幫忙,導致很多人都會問這個問題。
T:在設計這條路上,MASAYUKI是唯一一個可以一起聊、一起相互幫忙的人。我們倆常喝酒談心事。
X:對於還沒有買過你們作品的人,你們推薦給他們第一件必入手的單品會是什麼?
M:好難挑啊!(認真思考中)或許是像這樣的一件外套,我跟職人聊了很久,也克服很多技術,如果你仔細看一下表面,鹿皮與羊毛的邊緣是沒有任何縫線的,而且重量非常的輕。這一件外套可以表現出我對於材質處理的個性與特色。
T:不認識我的人看到這一季我做的一件長大衣,都很好奇我是怎麼做到的!?穿上去之後,不僅型很漂亮,感覺也很舒服。
X:TAKUYA先生,我看你身上穿的一件寫著“DREAMER”的T-SHIR,你的夢想是什麼?
T:希望有更多人認識我的設計,也希望能成為讓我賺錢、生活的一個工作。
X:未來有推出女裝的計劃嗎?
M:我自己不穿裙子,所以做不做女裝這個問題,得先好好想一下。
T:目前還沒有發展女裝的計劃。現在能做的,最多是將尺寸縮小,讓女性朋友也可以穿。
X:請用三個字形容你們各自的設計風格?
M:舒適、驚喜、獨特。
T:男人、驚喜、強度。
更多資訊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