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網路假精品 電腦一掃便知有沒有
Text/Athena Chen Photo/The web


近日,從Net-a-Porter的動作頻頻,可以感受到許多精品力圖跟上數位化腳步開拓電商市場。然而,精品品牌花了近十年才真正理解網路的重要商機,卻也同時感受到,隨著資訊的容易傳遞,網路上仿冒品與許多市場的灰色地帶,也讓這些精品集團驚覺原來網路也是新的威脅所在,數位科技與網路是把雙面刃,也必須趕緊找出相對應的對策。
在去年9月法國精品集團Kering旗下的精品品牌包括 Gucci、YSL、Bottega Veneta 等,共同向曼哈頓聯邦法院控告阿里巴巴故意讓仿冒品廠商將假貨賣到全世界,違反商標法以及詐騙法。針對此,阿里大數據內部人士表示,他們將以大數據的方式偵查必打擊仿冒品廠商。對此阿里巴巴公布了2013、2014年兩年內,花費共1.6億美元用於打擊仿冒品。他們表示透過智慧型圖像識別、資料蒐集與交叉分析、智慧型追蹤、以及大數據建模系統等技術,將仿冒品從阿里巴巴目前線上約有10億數量的商品中撈取出來。

目前阿里巴巴查得淘寶收集的各類違規仿冒品廠商的圖庫約有100萬數量,系統每天調用超過3億次,通過識別圖片中商品的品牌,判斷商品真偽。這些模型對淘寶數百萬賣家進行即時評分,識別出具有賣仿冒品廠商的高風險用戶和販售仿冒品廠商的集團。然而Kering的控告中指出,即便已經知道哪些商家是仿冒品廠商,但阿里巴巴仍允許他們繼續販賣假貨,看來打擊仿冒品的解決方法不只是靠技術查假貨,更有其他執行上的一定困難。

另一邊,英國手提包品牌 Mulberry則選擇和技術公司攜手,打擊仿冒品。「民眾現有的消費習慣,使得他們願意在網路上購買價值高昂的手錶和手提袋,」品牌防偽技術公司MarkMonitor資深副總裁 Charlie Abrahams 表示:「而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在網路上,你很難告知消費者他們買的東西是否為真品」。對此Mulberry表示透過MarkMonitor 的軟體來掃描網路上販賣仿冒品的網站,並公布從2012年起至2015年3月,已成功在網路上撤下3,321個銷售Mulberry仿冒品的網站。

Data & Data也是另個以創新科技軟體打擊仿冒的例子, 做為監測和檢測網路和社交網絡上銷售仿冒品的平台,Data & Data創辦人 Zouheir Guedri宣稱:「我們的軟體所能達成的目標,便是比製造仿冒廠商更聰明、反應更快、效率更高的先發制人。」並指出目前公司已與近30個精品品牌合作,掃描數千萬網站上各項訊息如產品尺寸或顏色等資訊進行比對,一旦發現有網站是侵權的販賣假貨,精品廠商便可聯絡社群媒體或網站要求移除侵權商品連結,甚至採取法律行動。自這個平台於去年12月推出以來,LVMH和Kering集團已經和該公司的創辦人Zouheir Guedri進行了會面,但兩個集團都還未證實正式啟用此軟體服務。

隨著社群網站臉書與 Twitter 相繼推出跨足電子商務服務「立即購買」(Buy Now)按鍵,讓品牌能直接在社群平台上進行販售。隨著新一代消費者更趨向於在社群媒體上購物與炫富,讓仿冒品廠商更鎖定以精品品牌做為目標,這樣也讓越來越多品牌業者正面臨網路侵權行為氾濫的難題,這些仿冒廠商不僅製造技術更為精良,在定價上也跟著提高接近正品價格,讓消費者容易混淆,也對正牌廠商的信譽帶來更大的危機。看來這將會成為品牌與仿冒品廠商間的一場長期抗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