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模轉型求發展 看老前輩怎麼說

在時尚界,女模比男模佔優勢是眾所皆知的事實,由於女裝市場比男裝蓬勃的緣故,女模也有較多的曝光機會。然而隨著男裝市場近年逐漸受到重視,幾個像David Gandy和Garrett Neff叫得出名字的男模,算老模了,也開始意識到男模在這個產業的弱勢地位,而紛紛轉型建立自己的形象品牌,或尋求其他出路,不妨參考他們對於轉型這件事的意見,也看看現在哪些男模可以延續這股熱潮。
女模們向來就是時尚界的吸鈔機,根據Ashley Mears 2011年談論模特兒產業的專書《Pricing Beauty: The Making of a Fashion Model》內容表示,女模的薪水平均超過男模百分之25到75。這還只是一般模特兒的狀況,如果到了超模等級,更是會翻個十倍以上。對於這樣的薪資差距,Gandy當然也有些微詞,在拍攝廣告的過程中,女模永遠都是主角,男模即使有出現,也都充當著背景道具的角色。

近年來,品牌們在選擇代言人上的偏好,逐漸從模特兒轉向電影產業和運動界名人。看在David Gandy眼裡卻是轉型大好機會。因為品牌們相中的便是這些名人在公眾心中特定印象,所以不少男模開始思考建立個人形象品牌的可能性。然而知名男模指導經理Kevin Apana也說,不是每個男模都有希望能夠樹立有利的個人形象,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在這個產業的持久發展性,還有持續曝光的機會。他更提及模特與大攝影師、造型師合作機會,可能就只那麼一次,未來會不會再有,誰都無法預料,無形中也慨歎模特行業背後辛酸;想成功,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對想成功的男模來說,轉型未嘗不是考量。

秀導Apana的一番言論,的確也反應在Gandy目前的操作策略上,他說雖然能為模特兒帶來收入,往往商業品牌目錄等等的作品,然而他決定重心放在高級時尚的拍攝,雜誌內頁的專案作品等等,這讓他在社會大中跟客戶的心中,自然而然將他與精品品牌連結在一起。雖然,表面上似乎會讓他在短期收入銳減,但他看的卻是長期發展的可能。

作為重量級男模,Garrett Neff也同樣面臨轉型的問題,以Calvin Klein的內褲廣告起家,雖然一舉奠定性感男模形象,但歲月浪潮總是無情地把一個個更年輕的鮮肉送進時尚界。光是坐在那裏消磨名氣跟青春,並不會讓他的男模事業屹立不搖。Neff則舉已經成名多時的黑人名模Tyson Beckford為例,Beckford一方面維持自己在內褲、泳褲廣告的曝光度;一方面則轉往電影跟電視市場發展,拍攝音樂錄影帶和參與主持活動等。多元發展不只對女模來說很重要,對男模來說也很要緊。David Gandy把自己的形象塑造成一個品牌,還努力轉投資,Garrett Neff則是乾脆自己開創泳裝品牌,在今年7月選擇在紐約男裝周期間,正式推出個人品牌Katama。Neff表示自己會擔任代言人,但不掛名也不會親自拍廣告。

扣除建立自有品牌,不少男模,該說是大部分選擇轉往演藝圈發展,當藝人明星真的不在少數。有名的例子當屬喬許杜哈默(Josh Duhamel)、艾希頓•庫奇(Ashton kutcher)和加百列曼恩(Gabriel Mann)等等,這些被90後的小妹妹尊稱為大叔的,全是模特轉型演員成功案例。尤其是Josh跟Ashton更在1997年參加同一個模特兒比賽,互相競爭,最後Josh打敗Ashton成為年度最佳男模。兩人後來說起這段往事,還會不禁發笑。

最近頗夯、主演「格雷的五十道陰影」(Fifty Shades of Grey)而成名的傑米道南(Jamie Donan),他過去也是位模特。還有,逐漸往演員方向轉型的中國模特兒郝允祥,從運動員轉行成模特兒,有著鮮明稜角的輪廓,讓他獲得許多國際品牌青睞,而漸漸累積自身名氣,但他現在透露出想轉往戲劇發展的野心,參與了中國自製劇「白衣校花與大長腿」的演出。初初嘗試演戲滋味,郝允祥表示自己雖然對演戲有興趣,但目前還是會以伸展台為主,但也不排除將來成為演員的可能。